榆林好人孙浩:扶贫工作的践行者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 公益慈善 - 空巢失独老人公益论坛(可以发布找或招陪护员、护理员等信息)
xyxchen3
总版主
总版主
  • UID419
  • 粉丝0
  • 关注0
  • 发文数141
阅读:773回复:0

榆林好人孙浩:扶贫工作的践行者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2-09-09 15:00
    
由中共榆林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中共榆林市委文明办、榆林传媒中心联合承办的榜样的力量——“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第九届“榆林好人”颁奖典礼在榆举行,清涧县12人荣获“榆林好人”荣誉称号。为广泛宣传“身边好人”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学习模范、争做好人的社会氛围。

 孙浩,男,28岁,汉族,
2014年9月参加工作,2018年10月入党,现任清涧县委政法委驻石嘴驿镇拓家湾村工作队队员。他是领导口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引路人”,他是同事眼中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他是贫困群众心中没有一点干部架子,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贴心人”。
 2014年,大学毕业的孙浩心怀报效国家的崇高信念,也为了实现从小就有的绿色军装梦,积极响应国家征兵工作号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六集团军装备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的日子里,他刻苦训练杀敌本领,埋头苦学专业知识,得到了连队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在连队比武大考核中各项军事技能均名列前茅,获得“优秀士兵”的荣誉。
 2016年退伍后,孙浩同志回到家乡,到清涧县委政法委工作。2018年初,他主动请缨到一线基层驻村扶贫。在工作中,孙浩同志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在工作岗位上积极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2020年被评为石嘴驿镇优秀驻村队员。
 拓家湾村位于县城以北40公里处,共有255户891人,常驻人口104户334人,其中贫困户104户229人,低保户13户59人,残疾人27人。拓家湾村是典型的贫困大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优质耕地,没有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网络信号没有接入,通山入户道路都是土路,每逢雨天泥泞不堪,群众生活生产极为不便。
 孙浩自2018年2月驻村扶贫以来,他尽心尽力开展扶贫工作,每天走村串户,和贫困户们打成一片,以聊家常的形式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对困难户,经常走访慰问,晓之已情,动之以理,用真心、真情打动和感化他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孙浩同志走遍了拓家湾村的每个角落,每一户贫困群众的情况都能烂熟于心。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在村里逛一圈。
 三年多来,面对繁重的驻村扶贫工作,孙浩非但没有抱怨,反而以极高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其中。2018年10月,孙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抚摸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徽,孙浩同志坚定地说道:“入党就是组织对我的肯定,一定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拓家湾村小米远近闻名,近两年小米丰收,但苦于没有销售渠道,小米始终卖不出去。面对这一情况,孙浩主动承担了“店小二”的角色,每逢出去开会、对接协调工作,都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拓家湾小米,积极联系买家,并将自己的私家车改造成小米运输车,无偿帮助村民售卖。几年来,孙浩同志累积售卖小米3000余斤,帮助贫困户增收两万余元。小米种植户拓虎成激动地说:“小米年年种年年赔,有了孙浩的帮助,我种小米就有信心了!”
 拓家湾村内老年人居多,子女都不在身边,加之村落位置偏僻,远离县城,交通不便,患病老人面临着看病难的难题。针对这一状况,2021年,在孙浩的积极协调联络下,绥德同心医院的医务人员与志愿者一行8人来到拓家湾村,为村内患有白内障等眼部患者的村民进行免费义诊,并承诺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村民进行免费治疗。受助村民表示:“感谢孙浩积极联系医生为我们看病,这才是真正的替老百姓着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翻开拓家湾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台账,几年来,包括孙浩在内的驻村工作队为拓家湾村办的实事不胜枚举。2018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到40余万元工程资金,修补了村内两座破损淤地坝,扩大平整优质土地840余亩,动员村民培育种植油松、侧柏60余亩,6.8万株,为村内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针对群众农闲之余没有娱乐活动这一现状,孙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争取资金修建文化活动室2间,老年人活动中心2间,让群众赞不绝口。2019年协调相关部门投资70余万元平整土地240余亩,修建通山路一条,投资31万元新建幸福院4间,新打两口机井。2020年修建入户道路……几年帮扶下来,拓家湾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老百姓纷纷称赞道:“拓家湾驻村工作队就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孙浩的事迹虽然不是那么惊天动地,但却通过一些平凡的小事,把扶贫工作做到了实处。现如今,他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原本村里不和谐的“声音”也消失了,他自己更是收获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来源:文明清涧)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