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74回复:0
四川巴中公益救援队泸定抗震救灾彰显“中国大爱”(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方绍海)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多地震感明显。灾情发生后,北京扬帆公益基金会庚即邀请四川省巴中公益救援队赴泸定灾区共同参与抗震救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 为抢抓72 小时黄金救援期,救援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招募有应急救援能力和经验的队员,成立以队长李白为组长的泸定抗震救灾特勤组,备勤泸定地震救援。9月6日凌晨2时30分,救援队14名队友、4辆应急救援车集结完毕,携带山地救援装备、水域救援装备和防疫物资奔赴泸定县灾区。下午14时50分,抵达目的地,联合多方力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 9月6日22时左右,救援队在泸定县得妥镇一个偏远村庄转运一批受困群众,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还有年迈的老人,在震后第34个小时,他们终于得到了救援,向救援队员说:“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到9月8日,三天的黄金救援期结束,救援队共搜救和转移被困群众 115人左右。9月9日,转运工作基本结束,救援队协助消防人员进行搜救排查工作,排查危房120余栋。 参与四川泸定地震救援的巴中公益救援队队长李白介绍说:这次泸定地震救援主要是两个板块,就是水上搜救转运和山地搜救转移两个部分,我们携带了山地绳索救援装备和水域应急救援装备。我们到达得妥镇后立即加入了搜救大军,争分夺秒开展救援,转移人员有风险,余震不断,四周的山体也在不断地坍塌,滚落石头。整个转运过程中交通距离特别远,路全断了,村子成了“孤岛”,只有一条看不出渡口的水路能进村,偏远的山区村庄,我们转移群众,开船往返需要4个小时,转运比较困难,因为橡皮艇承载量有限,一次只能乘坐8-10名乘客,耗时比较长。六天时间,救援队14人共转运受灾群众200余名。 巴中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何波说:有召必至,使命必达。2022年9月5日,救援四川,救援泸定。如同2020年举国援鄂战“疫”一样的情景再现,但这绝非偶然,而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克艰难的必然,彰显了“中国力量”,体现出“中国大爱”。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他们完全是社会公益性组织,是爱的奉献者。他们所需资金,他们的救援装备,以及携带的救援物资,全靠自我筹集和社会爱心人士支持,但他们以救援为天职,以灾情为令,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呼救,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他们驰援的步伐,他们真正是一支富有爱心、又默默无闻民间英雄队伍。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巴中公益救援队,这一支民间救援队,一无“编,”,二无“费”,但却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大义担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他们身上不但承载着强大的中国力量,真诚的“中国大爱”更是温暖着灾区每一个群众的心。患难见真情,抗灾出援手。大山作证,愈挫愈勇,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是一个富有大爱的民族。透过救援四川泸定的各支民间救援队,让我们再次感受了“中国力量”“中国大爱”,人人都是奋战的力量,人人都是大爱的使者,致敬,民间救灾队,致谢巴中公益救援队,在地震救援中再次写下“中国大爱”! 原巴中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袁威深情道: 大爱无疆,最美逆行。 泸定地震,灾情紧急,勇担使命,昼夜兼程, 生死时速,勇毅逆行,无畏向前,竭诚为民。 手挽手,肩并肩,穿梭滚石丛林间; 驾快艇,划桨板,打通水上生命线。 荆棘刺破皮肉,鲜血侵透衣袖; 疲惫布满双眼,苦累远抛身后。 你们是新时代最美志愿者, 你们是巴中城最美代言人。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
|